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快报

江苏又一宝藏古镇“被看见”,“黄石半墙”的焦溪更添一份粗犷

发布日期:2024-04-22 11:21:25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李冉
分享到:
核心提示:提到江南水乡,大家脑海里第一出现的画面就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然而,常州焦溪古镇除此之外,还拥有独特的“黄石半墙”,在打破了单一印象的同时,使“江南水乡”的内涵更丰富,也为温柔水乡增添了一份粗犷。

  提到江南水乡,大家脑海里第一出现的画面就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然而,常州焦溪古镇除此之外,还拥有独特的“黄石半墙”,在打破了单一印象的同时,使“江南水乡”的内涵更丰富,也为温柔水乡增添了一份粗犷。4月21日上午,“文化中国行”主题调研活动来到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焦溪古镇,独特技艺造就的黄石半墙,惊艳了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们,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也让人眼前一亮。

  “黄石林”的街巷,丰富了江南水乡内涵

  龙溪河穿焦溪古镇而过,沿岸民居建筑的黄石半墙,在满眼新绿下,别有一番韵味。

  仔细看,几乎所有民房外墙的三分之二或百分之五十以下,都用大块或巨块的黄石垒砌,而上部则用砖砌并施以粉墙,顶部黛瓦。这样一来,如果俯瞰,依然是“粉墙黛瓦”,而行人在地面行走,则犹如置身“黄石林”中。

  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组长、地方史专家邵志强告诉记者,“黄石半墙”,是焦溪古镇长期以来民居房的建筑传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结果。目前焦溪古镇有600多座这样的民居。古镇周围山峦环绕,山体结构皆为黄石。从历史上看,此地有防火防盗防潮的需要。不过,为保护青山绿水,本世纪初已停止所有采石。

  “长期以来,文人骚客的笔下和画里不断固化了‘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画面。其实江南水乡内涵极其丰富,不应被格式化、统一化。”邵志强表示,江南水乡有了焦溪古镇,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2018年焦溪古镇正式启动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以此展现一个多元的江南水乡民居部落。

  记者了解到,焦溪古镇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的双重头衔,至今仍维持着“三河九桥六街十八弄”的街巷肌理,龙溪河沿岸弯拱高耸、麻石横跨、码头密布,荟萃了11处文保单位、26处历史建筑,是当年龙溪河两岸热闹生活留下的深深印记。

  “小步慢慢来”,竭力复原古镇风貌

  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是焦溪古镇的日常,也是古镇修缮中最朴实的出发点之一。如何复原古镇风貌?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整体保护设计支持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世界遗产、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常州市天宁区遵循“显价值、轻干预、渐进式”理念,稳妥开展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历史河道等遗产要素的保护和修缮。

  比如焦溪古镇以黄石半墙为特色,所以古镇修缮重点之一便是它,看似是采石堆砌而成,其实里面藏着工艺技巧。参与该项工作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章泉丰说,根据房屋留存遗迹展开科学推断,将已经断代的黄石建造技艺传承起来,并制定焦溪古镇传统建筑营造指导手册。

  邵志强也表示,焦溪古镇正式开始修缮才6年,估计还需要两个6年才能完成,“我们不着急,小步慢慢来,精益求精地修。”

  古镇焕新颜,年轻人托起千年古镇

  与其他商业业态丰富的古镇不同,焦溪古镇希望能保留50%的原居民,让他们继续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说,这里要还原浓厚的生活烟火气。“开发古镇,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为的是传承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生活。”邵志强认为,古镇不能放弃生活而完全变成商业街,烟火气也会带来游客,“希望焦溪古镇是活态的,不断生长的。”

  焦溪古镇的目标是宜居乐业的“社区型古镇”。如今,许多外迁青年纷纷返乡创业,为千年古镇带回了青春活力。“小满茶铺”的汤臻溢是土生土长的焦溪人,他看到了古镇未来的无限可能,从事金融工作7年的他,选择辞职回古镇创业。

  随着基础设施与古镇环境的提升,一大批民居建筑得到了活化利用,导入万物生长植物主题商店、音乐书吧、国乐传习所等文旅资源。同时,利用承越故居、承氏宗祠等历史建筑布设了焦溪记忆馆、鹤峰书院、焦溪故事馆等文化载体,集中展示焦溪历史文化。古镇已经热闹起来了,镇上小店大多是居民自己开的,章泉丰说,后期还会在饮食文化、商贸文化上做一些符合当地特色的开发。同时,有计划地吸引高素质人群前来从业或旅居、定居,增强经济社会活力。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