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穿行在荷塘之间。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张华摄
“来‘水一方’万亩荷塘玩,现在菱角、莲子正上市,好吃得很咧!”今年64岁的船工陈德根,笑着招呼从大巴车上下来的游客,邀请他们体验当地独特的“圆盆船”,享受穿梭于荷叶间的乐趣。
在栖霞区龙潭街道“水一方”景区,乡村游在复苏中,渐行渐暖。游客多、农家菜馆生意火、农产品销售旺、产业发展后劲强,乡村的活力更足了。
出行便利,近郊游成“新宠”
“万亩荷塘,是离主城最近的,面积最大的赏荷地。”陈德根撑着“圆盆”模样的船,里面支着条凳,方便游客坐在船中,观赏荷塘美景。
“荷花盛开时,这里更美!”老陈说,虽然花期过了,但荷叶田田、鱼戏莲叶间的美景依旧。
老陈是当地人,行船时兼职导游。他介绍,“水一方”是省四星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7.43平方公里,核心面积3.9平方公里。景区内的太平村、陈店村和靖安村分别获批我市美丽乡村。
“如今美丽的乡村,在2013年建景区之前,可不是这样。”老陈回忆说,景区建设初期,最大的投入就是修路。
包括老陈在内的4名船工,划船技术一直没丢,曾经的老把式,如今成为新网红。游客多时,光撑船,每人一天就多200元收入。
今年3月6日,疏港大道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车,为紫东“水一方”景区的旅游之路打通了“任督二脉”。以前从主城到“水一方”,开车要花一个多小时,如今缩短了20多分钟。交通方便快捷,乐了“水中仙”农家乐老板陈继东。他说,如今选择近效游的市民多了。双休日,生意好时,餐馆一天能做1.5万元。
校地共建,兴产业促增收
今年52岁的马大平是龙潭街道陈店村最大的种植户,承包了900多亩荷塘,眼下正是莲藕、慈姑、茭白的收获季,他带着几名小工忙得不亦乐乎。
“来龙潭,一定要尝尝水八鲜。”马大平笑着说,水八鲜包括莲藕、红菱、茭白、荸荠等8种水生植物。“这是鄂莲6号莲藕,生吃又甜又脆。用来煲汤,汤汁又糯又稠。”他说,这么好吃的莲藕,是校地共建的产物。在马大平的荷塘内,鄂莲6号莲藕占到80%,每亩产量从原来的3000斤,提升至3700斤,每斤比原来多卖0.3至0.5元。
近年来,栖霞区不断深入推进校地融合,龙潭街道与南京农业大学携手,在景区内共建荷花基地,引进国内外精品荷花700余种、睡莲20余种。
今年,基地提档升级,建成荷趣乐园,引入芦荡寻宝、嬉戏沙滩等休闲亲子类游乐项目,并带动农民增收。农户方秀英的生意,就在乐园旁边。她吆喝着:“新鲜的菱角,8元一斤,莲子4元一把!”红菱水嫩,游客尝了,赞不绝口。扫码付款声不断,方秀英吆喝的劲头儿更足了。
如今,依托万亩荷塘生态观光优势,“水一方”景区一年综合收入达2600万元。
借力“紫东”,吸引年轻人来创业
栖霞区持续推进紫东地区综合环境提升,打造融美丽乡村、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文旅观光游,除龙潭街道“水一方”景区外,西岗街道桦墅村凭借地铁二号线、四号线交汇的交通优势,毗邻仙林大学城、万达茂商业综合体的地理优势,独特的乡愁文化,吸引年轻人聚集这里创新创业。
“我们是离主城最近的美丽乡村。村落突出乡愁文化,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村民庞立英开了村内的首家民宿。暑假期间,她的小院迎来研学游。采摘玉米、黄瓜,学着包水饺,学生们感受在农村烧大灶的乐趣。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孙绪芹在村内筹备建茶肆。他说,这里既受城区辐射,又兼乡村秀美,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创新创业。
记者从栖霞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栖霞依托毗邻主城的优势,坚持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八卦洲建成陌上花渡园区,打造绿色发展生态岛、市民休闲度假区;桦墅片区建设“绿色银行”,擦亮山清水美底色;龙潭片区进一步挖掘金箔非遗文化和自然湿地资源。去年全区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达2.2亿元。(记者 王聪)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吸引更多的人来乡村旅游,升级农林水产业,促进文创产品销售,为农民增收打下基础……这些都是乡村振兴需要达到的目的。一句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让美丽的环境吸引人,让创业的机会锻炼人,让稳定的收入留住人,才能聚人气、兴乡村,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这一切,关乎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