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
新闻热线:025-84707368
当前位置:首页 > 目的地

虎丘,文武兼济的文化胜地

发布日期:2022-04-20 14:07:22
来源:
责任编辑:陈娴
分享到:
核心提示:虎丘,为苏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自古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虎丘,为苏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自古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本书深入浅出,从看得见的虎丘景观入手,梳理虎丘珍贵的文化脉络,创制虎丘新时期的文化名片。

  虎丘·文武兼并

  苏州现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都在隋唐以后,真正影响了中国文化气脉的虎丘,却没有进入遗产名单。

  两千多年的虎丘,是难得的文武兼济的文化胜地,武道从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开始;文道在唐宋达到鼎盛,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都在这里吟诗唱和。沈周和唐寅更是在虎丘勾画中国文人心中的山林。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必赴虎丘。虎丘这座山,藏着中国人的文化梦,藏着中国人对文武之道的理解和追求。

  虎丘在苏州,本属温柔富贵乡,但它在江南是个异类,它在历史上横空出世,便带着虎气与剑气。虎丘,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丘如蹲虎,以形名”。虎丘的剑池传说陪葬了中国最早的名剑,引来过秦始皇和孙权的觊觎,春秋的剑客铸造了中国后世的侠义和报国热血的基因。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虎丘立下了文艺的标高,深度影响了中国文化的风气和内涵。

  寺与塔

  在其他地方常见的景象,虎丘塔前恰恰就少了什么,那是什么呢?寺,少个寺院。光光的一座塔,没寺院,但这儿曾经是云岩塔寺(也称虎丘禅寺)所在地。

  以宅为寺,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先秦之前,三公居地称“寺”。据史料记载,云岩寺规模原来不小。

  谈起云岩寺的来源,那就要说说东晋司徒王瑜、王珉兄弟的故事。

  两晋多动乱,人有避世之想。正德《姑苏志》卷三十一记道: “王瑜宅在日华里,今景德寺也,其别墅在虎丘。”考王瑜宅遗址,在今环秀山庄一带,而两兄弟的别墅,则都建在虎丘山麓。

  《虎阜志》卷七说,王峋“别馆在虎丘,与弟珉夹石涧东西以居”。因为当时虎丘别无标志性建筑,故把石涧(即剑池)作了分界点。王瑜别墅在东南山麓,王珉别墅在西北山麓,当时虎丘周边多水,两家往来要绕山乘船。

  看透朝政无常的王珀这时决定退出官场,与弟弟王珉一起回归虎丘别墅度起闲翁日子。

  后来,王瑜和弟弟一道将这两座别墅捐给了佛门。

  王瑜与王珉捐出的两幢别墅被改建为两座寺院,合称虎丘山寺,也称东西虎丘寺,由王氏兄弟所敬重的名僧竺道一担任两寺的住持。

  到了南朝宋年间,有个西域僧人支昙龠(yuè)来到吴郡,域内各寺住持都不肯接纳,只有虎丘寺住持法纲请他到寺里住下。支昙龠能把佛经编成六言歌词来唱,很受人欢迎。

  后来孝武帝刘骏知晓此事,召其入宫,讲佛经教义,一时苏州城里风传孝武帝刘骏与支昙龠的故事。虎丘山上首次出现了两座小殿,后称梁双殿,建造人不详。有人说是刘骏私拨款给支昙龠建造的。海涌山很快就涌入了无数的僧人,寺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皇帝喜好,江南山村水郭便无处不在佛香晨钟中。当然,虎丘寺的钟声与佛香更是传播甚广。

  后来,朝代更替,战火纷飞,虎丘的寺屡烧屡建,最终在莫约晚清时期被彻底摧毁,独留虎丘塔矗立在虎丘上。

  夜游虎丘文人大众皆向往

  虎丘这个曾经的阖间墓地,自从晋代王珣兄弟在这里修建了私宅,它便摆脱了“墓”这个名,而成了文人雅士们首选的游玩娱乐消遣场所。

  善于广结人缘的王氏兄弟,邀请文人好友到虎丘游玩,酒酣歌兴之余,沏茶品茗,高谈阔论,通宵达旦。

  他们常常借着月色走出户外,面对皓月的静夜,领略净空的爽风,趁着几分的酒意,彻夜不眠地结伴在山间闲步,引吭高歌,别有一番情趣。后人称此举为:夜游。

  民间的夜游,《历代名画论》上也有零星的记载:顾恺之曾作《清夜游西园图》,即《陈思王诗图》,描述曹不与曹植兄弟在邺宫的兄弟之间的诗酒宴会,渲染出相洽无间的情境: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道“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马麟的《秉烛夜游图》画出黄昏雾霭笼罩下的宫廷院落;马远的《华灯待室图》以淡设色画宫殿夜宴……

  夜晚的虎丘有何迷人之处,为什么被文人屡为传颂?只有身浸其境,方可领略。虎丘夜游风尚的形成,随沈周、唐寅等才子的发端,历经岁月,渐渐形成了气候,并有了一定的规律:每逢花好月明之夜,苏州城里的才子佳人成群结队坐船或乘轿到山塘街集中夜游虎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山塘街夜生活的繁荣。但虎丘夜游能够经久不衰,其原因涉及沈周、唐寅以后的魏良辅,他发起的曲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夜晚的虎丘有何迷人之处,为什么被文人屡为传颂?只有身浸其境,方可领略。虎丘夜游风尚的形成,随沈周、唐寅等才子的发端,历经岁月,渐渐形成了气候,并有了一定的规律:每逢花好月明之夜,苏州城里的才子佳人成群结队坐船或乘轿到山塘街集中夜游虎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山塘街夜生活的繁荣。但虎丘夜游能够经久不衰,其原因涉及沈周、唐寅以后的魏良辅,他发起的曲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479年,明代画家沈周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经历了他此生难忘的夜游。此次夜游所感不仅被他用画笔记录下来,也吸引了友人们纷纷为其唱和。独行在夜晚的虎丘,没有离愁,却可忘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虎丘曲会,夜游虎丘不再是文人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流行风尚。大众喜爱的虎丘夜游与文人不同,他们追求的是热闹的虎丘曲会。

  袁宏道描述虎丘夜晚“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虎丘自此走入大众的视野,“虎丘夜月”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成为苏州旅游文化的一个符号。

  《影响中国的虎丘》

  本书梳理了中国文化中文武之道的渊源和传承。作者张国擎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诗词书法底蕴,能吃透吴文化的精髓,告诉你一个能文能武、经济繁盛、诗文鼎盛的苏州过往。作品从虎丘看得见的景观入手,告诉你一个看不见的文韬武略的苏州。从虎丘文化脉络的梳理中,告诉你一座两千余年古城的魅力和精彩。

  作者:张国擎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陆肇域与任兆麟当年编《虎阜志》时,他们没有想到,在距他们书成230年后会有苏州乡贤发起、策划、出版,以《虎阜志》作为依据创作的新书,更深入广泛地传播虎丘文化。“如果他们泉下有知,当感欣慰。”张国擎在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他介绍,本书为吴文化的系列作品。从《历史沉钩》开始,张国擎陆续创作了《垂虹熙南浔》《去尘荐微》《钩沉探微》(待出版)。“时代更迭,《虎阜志》需要跟进时代。希望《影响中国的虎丘》成为今天的《虎阜志》。延续《虎阜志》的精髓,将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虎丘文化深度开掘并传之后人。有生之年,我还会在吴文化的土地上继续深耕细作。”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扫我关注!
已有9条评论,共7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