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在此依水而居,耕耘出灿烂的良渚文明;五千年后,这片土地上依旧演绎着人水共生、共融、共进的新篇章。
良渚,因水而兴,因水而美。110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68条河道、225个小微水体,密如织网的大大小小水系,像丝带一样蜿蜒流淌,不仅扮靓了城市,更带来民生福祉。
近年来,良渚街道坚持“生态优先”,顺应民生新期待,以“不信清泉唤不回”的信念,不断探索城市环境治理新模式,持续激发治理潜能,全力以赴打好生态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助推“五水共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干”字当头 为“美丽杭州”建设贡献良渚力量
作为大城北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良渚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治理一直是街道工作的关键一环。以“美丽杭州”创建暨“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坚行动为契机,良渚街道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纵深推进29条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
每天早上8点30分,良渚街道环境中队队员俞文达会来到位于小洋坝农居点附近的小洋坝港,开始他一天的工作——巡河、拍照、反映问题……“沿岸都有好几个建筑工地,我们不仅要巡查河面、岸边是否有垃圾,还得提防建筑工地是否有偷排乱排的现象。” 小洋坝港是俞文达负责的河道之一,两个多月以来,他和同事们全员上阵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巡逻。
虽然只是负责河道的巡逻和问题反映上报,俞文达一点不敢马虎。“每天沿着河道走一遍就得花不少时间,午饭就在河边用快餐对付一下,比较累的是晚上,得提防倾倒建筑垃圾和偷排泥浆的现场。”小洋坝港流经小洋坝农居点、良运街、金昌路和通益街,全长1.268公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巡逻,哪几个口有问题,哪几个点位要特别关注,俞文达心里有一本账。
为了更精确地记录河道变化,俞文达每天都用手机拍照,并将前后几天的照片进行对比,发现有异样立即将问题上传至相关工作交流群。一张张反映问题的照片,一段段寻根问底的视频,一句句详细的文字阐述……不仅是环境中队队员的工作真实写照,也是良渚街道治水决心的体现。
城市河道治理到不到位,既要看“面子”,更要查“里子”,如何查?良渚用上了“黑科技”——“智慧河道监测系统”。
“智慧河道监测系统”,是一台由综合管控系统管理平台、智能移动App、微信端功能、户外大屏和水质监测、视频监控等硬件系统组成的“黑科技”。只要在河道中的主要位置设一个水质监测站,部署水质在线检测仪,实时监测水质、水位流量等数据,并提前设置水质、水环境、水面清洁、水位等预警值,一旦数值发生异常,平台就能马上向工作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此外,这组“黑科技”还能实时监测污水偷排。“只要在雨水排放口安装好监测设备,在重点排放口设置氨氮、溶解氧数值在线监测设备,并与数据网络终端连接,监测设备就能定时上传数据。”良渚街道区域发展办公室(水利线)工作人员段万军说,“黑科技”就像个“侦察兵”,对于管网附近区域的偷排行为,能起到实时预警的作用。
目前,辖区内张步桥港、郁宅港、新兴河、新华河、贺家桥、彩虹河等重点河道已启用智慧河道系统。下一步,良渚街道将进一步推广该系统,使巡河工作更智能化、河道监管更高效化、水质检测更精准化。
科学部署、高效推进,按下城市河道治理的“快进键”,良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向城市河道顽疾“挥斧”。截至目前,良渚街道29条城市河道已初步完成水环境整治,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河岸及水域管理,奋力让城市河道治理走出“治反复、反复治”的怪圈,实现从“一时清”到“时时清”。
治好“毛细血管”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里有绿地、手划船、儿童乐园,还有景观游步道,不少人都说我们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说起村里的景点,港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康宏果如数家珍,而这些景点全靠一条“金腰带”串了起来——康红新港。
这条上世纪70年代末被人工挖出的河道,在当时承担着粮食运输、农田灌溉和泄洪的重要责任。一晃30多年过去,良渚北片区域开始集约生产,村委流转土地后统一交由专业的种粮大户、农业公司来运作。那些双抢、农忙的时节成了往事,摇着船只运送粮食的过往也渐渐消失。
一些村民图行走方便,便在河道中央修坝拦水造路,水体不再流通,沿岸出现了直排现象,康红新港变得不再清澈。
水活,河道才能活。随着“五水共治”工作拉开序幕,康红新港迎来了“刮骨疗伤”式治理。各村分段清除了河中的土坝,让水体重新流通;建起横跨河道的桥梁,方便人们通行,并融入良渚文化元素,成为村中景色;对整条河清淤冲洗,清理掉几十年来沉积的淤泥、烂树叶,并以松木桩护岸;对沿河农户截污纳管,启动配水工程,把东苕溪的水引入到河里……
在经历了“大手术”后,现在,行走在康红新港边,只见水清岸绿,鱼虾成群,节点位置点缀着既美观又能净水的水生植物,如世外桃源般静谧,而港南村也紧抓机遇,大力发展起了“美丽经济”。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港南村每天接待游客1000人左右,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工作人员都是本村人,农家乐里的服务员大姐,负责上菜、翻台,一天工作几个小时,收入100多元;游船码头上的向导大伯,也能在农闲时收获一笔额外收入。”村主任康宏果说。
良好的水环境,不断丰富乡村振兴的底色。最近,位于港南村的另一个小微水体“五佰池”,成了无动力帆船船模队的训练场。“以前是个养鱼池,过多的鱼饲料,导致水体被污染,水质富营养化,经过治理,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了Ⅳ类水标准。”康宏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来、留下来,未来,港南村打算在“五佰池”上举办无动力帆船比赛,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环境美不美,村民生活好不好,看看房前屋后的小池塘、田埂路边的小沟渠就知道。“这个荷花塘以前可不是这样,以前周边的住户生活用水直接排到里面,时间一长,大家都绕着走。” 良渚街道杜城村村民李阿姨提起下河池过去的景象仍忍不住皱眉头。
如今,通过对下河池进行水系重塑、绿化提升、游步道建设、景观打造后,这片“黑池塘”升级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生态景观公园。看着池塘里盛开的荷花,戏水的野鸭,李阿姨感叹道:“昔日绕着走,如今慢点儿走。”
为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良渚街道完善编制了《村级小微水体名录》,加强日常巡查养护力度,发动周边村民积极参与巡河、宣传。同时还邀请人大、政协参与河长制工作,深入了解治水工作中的社情民意,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推动消黑臭、提水质工作。
“污水零直排” 让城市生活品质提档升级
这两天,位于余杭区良渚街道的逸居城小区,施工人员正在对小区停车位的路面进行复原,不远处,是正在对已完成施工的管网进行闭水试验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地下雨污水管网刚刚完成整改提升,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现场工作人员说。
今年年初,良渚街道全面启动生活小区类“污水零直排”创建行动。行动以全面提升生活类小区污水处理能力为基础,以雨污彻底分流和污水规范纳管为核心,最终达到无污水直排入河,从而改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惠泽3万多户居民。
一年内完成深入排查、方案制定、施工整改和制定长效运维办法,工作难度可不小。“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穿插,还夹杂着各种强弱电,大型施工设备也很难入场,需要人工开挖。”区域发展办(水利线)工作人员罗小亭说,针对这些情况,良渚街道积极动员各条线、各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前期细致、深入的排查,编制“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建立问题清单,倒排建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形成台账计划。
大范围的改造一处不落下,小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以良港村的周家里小区为例,为了把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良渚街道“力争最多挖一次”,联动良渚供排水有限公司、供电所、港华燃气、移动、电信、华数分公司等一起埋管,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为小区周边商铺预留了废水接口,避免商铺因经营性质变更,造成废水乱排放的现象……
“前段时间连续下雨,小区里也没有出现污水横流、异味熏天的现象,清爽多了。”良港村党委书记何建新说,自从实行雨污分流,隔壁的叶家坝支流水质也有了明显改善,以后村里还将发动村民组建“巡河志愿队”,同时不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导。
铁腕治水、用情护水。良渚以“水”为笔绘制生态画卷,以水生态文明建设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净”无止境,“美”不胜收。(万涛 康齐 施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