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撬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支点。当涂县太白镇锚定文旅融合赛道,以千年诗歌文化为底色,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作为促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引擎,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让千年文脉重焕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深挖文化富矿,激活产业新引擎
作为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太白镇以“李白诗歌IP”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文化宝藏,通过系统梳理编纂乡志、县志及文学史料,细致探寻李白与太白镇的“历史交集”,并联合本土设计师精心打造“李白诗歌IP”。一系列以李白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憨态可掬的“诗仙”形象一经推出便圈粉无数,开发的口罩、帆布包、文化衫等七大类30余种文创产品,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魅力。首批产品推出后,累计为太白村增收50余万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谷氏家族千年守墓传说、李白寓居故事被改编成漫画、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百万,成功“破圈”年轻群体。
依托“党组织+合作社+企业”的产业模式,将文化资源与旅游、农业深度融合,形成“党建+文创+旅游”的联动效应,成功打造出“太白有礼”这一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让传统文化焕发时尚活力。
厚植文化根基,点亮群众新生活
文化振兴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太白镇以文明实践活动为纽带,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植树节“共植诗仙林”、中秋“微心愿认领”等主题活动,年均惠及群众超5万人次。镇综合文化站凭借出色的服务和设施,入选全国乡镇(街道)特级文化站,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标杆。永兴村“春季村晚”暨太白镇乡村文化大舞台+“中国梦·劳动美”志愿服务活动、“诗仙李白诗歌朗诵比赛”等20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吸引8.6万人次参与,让文化振兴真正“活”在群众身边。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太白镇着力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新增村级健身设施3处,并完成全民健身设施更新。漫步太白镇街头,李白文化墙与网红打卡点交相辉映,处处洋溢着诗意氛围。
强化协同联动,拓宽发展新路径
太白镇打破区域壁垒,与永宁村、桃花村携手联合开发文创产品,构建起“村村联动”的发展格局。同时,借助“百企兴村联户”行动,与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李白文化园等景区深度合作,推出定制化旅游纪念品,将地缘优势巧妙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学研合作也为产业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太白镇与马鞍山学院共建“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吸纳高校设计人才,开发出手机壳、抱枕、桌面日历等37种年轻化文创产品,使“太白有礼”品牌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此外,该镇积极参加长三角博览会、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让太白文创产品逐步走向全国。
擘画全域蓝图,打造文旅新高地
聚焦“诗歌小镇”建设目标,太白镇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和地校合作,精心规划建设李白寓居、非遗工坊、特色民宿等文旅项目,致力于打造“诗歌+生态+休闲”的全产业链。同时,对境内10余处景点进行整合,设计出“李白文化寻踪”“诗画山水”等精品旅游线路,并借助旅游地图、宣传片等新媒体传播手段,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硬件提升方面,太白镇着力优化旅游环境,更新街道门面招牌、打造李白文化墙、增设网红打卡点,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诗歌文化。2024年,“诗仙李白”诗歌朗诵大赛吸引了百余名青少年参与,为文化传承培育了新生力量。
“文旅融合是太白镇的发展密码。”太白镇党委委员张锐表示,“我们将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创新业态场景,让诗韵文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如今的太白镇,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着诗意与活力兼具的新篇章。
通讯员 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