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场即时奔赴,眼下轮到奔赴小城。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黟县名列订单最火爆的“宝藏小城”榜首。黟县凭什么接住了这一轮“泼天的流量”?
一
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黟县经历了从传统景区到休闲度假区的新一轮文旅转变。2000年,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自此,黟县手握“王炸”,不断完善旅游发展的“全域策略”,让手里的牌发挥最大功效。
“活”城如谋战局。近些年,黟县强化一盘棋思维,66个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识别度,逐渐走出文艺碧山、影像南屏、写生屏山、乡创柯村、亲水美溪等。一个个乡村如星火,互为补充又互为引流,让全域旅游“联”了起来、“动”了起来。
如何驱动全域旅游?黟县的操盘逻辑是“全域旅游+垂直运营”“纵向叠加+横向覆盖”“品牌宣传+营销创新”。一句话,将产品、品牌、业态、活动、营销、服务等全面下沉乡村,形成以“村字号”旅游为核心驱动的“产品全域”“业态全域”,让“小而美”叠加成“多而润”,为年轻人提供更深度参与感和情绪价值的“新五感”——松弛感、存在感、原生感、社交感、氛围感。
二
打开一座城的正确方式,或属City walk。在“奔县游”的当下,Country walk也是深度体验乡村生活的一种方式,能够让人慢下来、松弛下来。在黟县,主打皖南烟火与小城松弛旅游的独特魅力。
在黟云碧山酒店,入住的客人会得到一项增值服务:私人向导陪同漫游碧山。小小的碧山村不是传统意义的景区,没有景点也没有导游,但今年国庆假期,却兜住了不走传统旅游路线、更追求品质游的年轻人。全村共接待自驾游客5.3万人次。
碧山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10多年前,文艺、策展、乡建的基因就在这里种下,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乡村书局、安徽最早艺术反哺乡村的民宿。后来,碧山工销社、文创咖啡、乡村窑烤面包……一个个新业态的叠加,一个个新场景的设置,让碧山不断积聚、剥离再沉淀,终于厚积薄发。碧山还是那个碧山,但转换了推介语言体系和引导,就兜住了游人的情绪价值,在慢下来中看到自然、感受朴实。
黟县,正是一座可以让人慢下来的小城。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众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域形成了以村字号旅游为核心驱动的“大网兜”,接住人气、兜住流量。
三
围绕“村游+”,黟县推动乡村旅游与摄影、影视、农业、生态、节庆、赛事等相结合,在撬动旅游产业资源融合和旅游产业链延伸的同时,带动了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NPC,是游戏中非玩家角色的意思,而“景区NPC”是营造游客沉浸感的关键。创新沉浸式、互动式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推出新内容、新玩法、新体验,成为黟县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今年国庆假期,黟县开展了日均20场以上的民俗活动,从传统婚俗、近景徽剧,到“小李白”对诗、“阿菊”小剧场,还有秀里“流动中国红”、碧山“一夜鱼龙舞”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成为主角,从观光游走向沉浸式体验。不奔热门景点,而去奔赴景区里的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一下子让这些“小而美”的新项目、新业态变成了新景点。
稻田咖啡馆、亲水露营基地、窑烤面包房、乡村影视基地等“小而美”“美而精”“精而极”的业态组合,倒推着黟县小城乡村的空间蝶变,催生了一批非遗村、艺术村、康养村、写生村、美食村等特色村,从重消费功能转向重服务体验,以专业、精细、差异化和便捷性,更好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回头来看,大量年轻人“奔黟游”,得益于黟县创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
全域旅游的本质是经营游客触达关系,通过“N个触点”,将“特点文旅内容”传达给游客。全域旅游不仅仅是大景区的战场,更关乎全域空间中的村落或微景点,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黟县的全域旅游,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深度发展;与农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延伸发展;与坚守生态红线相结合,绿色发展;与打造赛事品牌相结合,融合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引导发展。
不难看出,黟县全域旅游的发展,始终与趋势为伍、与潮流同行。当年轻人涌进黟县,黟县也在拥抱年轻人。文旅市场的下沉,带动了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掀起了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拥抱大黄山,建设大黟山。这一次,黟县这座“宝藏小城”的出圈,也是牢牢把握住了大黄山建设这个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最慢节奏的景区、最松弛的体验、最烟火气的美食……黟县让年轻人“慢”下来,走进松弛感的大黄山。向全域时代奔去,一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