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无锡拈花湾成为观察中国人文经济学发展的一扇窗口。
一面,是万千铁花冲破夜空尽情绽放,年味花灯流光溢彩,非遗国潮扑面而来;一面,是人流如织,12.4万人次的大流量,创造了门票、住宿、餐饮等文旅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
诗意与繁华相融,人文与经济共舞,“微微一笑”的拈花湾,手里“拈”的是一枝什么花?
文化为魂,山水有“骨”斯为盛
遇见拈花湾,第一眼会为其独特的景致所惊艳。
唐风木作,宋制飞梁,让人梦回古代;香月花街一步一景,拈花塔下风铃叮咚;春之花海、夏夜明灯、金秋绚烂、寒冬初雪……四季如画,一心欢喜。
很难想象,这样一座美丽动人的江南小镇,竟是从一片破败的村落上建起,并从此开创了中国文旅小镇建设“无中生有”的创新模式。当年的拈花湾,“有”的是偏僻的位置、普通的环境和经营不佳的村办企业。从一张白纸到一路风景,从隐于乡野到闻名于世,“三流”的自然资源打磨出一流的文旅产品。
“小镇虽是‘无中生有’,文化底蕴却是源远流长。”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看来,禅,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在拈花湾文旅团队的运作下,古老的禅文化经过溯源、归真、提炼、整合、创新、活化、延伸、演绎、趋同、推广十大过程,得到梳理、传承和再造。地形、建筑、景观、空间肌理、商业业态、旅游活动乃至生活方式,一一注入文化之魂,赋予拈花湾独一无二的文化IP,带着“花开无声处,细水遣流年”的诗意浪漫,从一众景区古镇中脱颖而出。
拈花一笑,文以载道。自拈花湾始,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成与地方文化的个性表达,拈花一路,风靡九州。
无锡惠山古镇三期,一曲《二泉映月》锡韵悠扬,声动古今;
南京金陵小城,琴棋书画曲茶构建的旷世风雅,让人梦回金陵;
台州葭沚老街,街水相伴,琉璃文昌,再现千年海贸文化“在水一方”;
……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予以可观可感的形象化再造,精准提炼文化原动力,实现以文彰旅,这就是拈花之道。”吴国平说。
创新为要,“预支五百年新意”
在拈花湾打造的众多“爆款”中,去年夏天的那一场“明灯三千”至今让很多人念念不忘。明月清风,星河闪烁,近千架无人机于花海间腾空而起,悠扬的禅乐中,一盏盏孔明灯被次第点亮,场面十分震撼,人们仿佛穿越时空融入一场诗意翩跹的梦境之中。
“没有震撼,就只有遗憾;有了创意,才会有流量。”在拈花湾,这是规则,更是信仰。“我们只做从0到1的原创,不做从1到N的模仿。”吴国平说,拈花湾的每一个产品都要“预支五百年新意”,做成独一无二的精品。超20万平方米的梵天花海,唯美的3D水幕电影,璀璨的无人机烟花秀,空灵的“梦回唐樱”元宇宙体验……这些创意一直被效仿,但很难被超越。
创意激活历史,创新引领未来。2016年,“夜游经济”“沉浸式”蓄势待发,拈花湾引领潮流,推出《禅行》夜间演出。“一苇渡江”“亮塔仪式”“花开五叶”“拈花一笑”4个篇章,通过声光电、动态雕塑、无人机、AR等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欢喜自在”,迅速成为景区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去年,拈花湾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
拈花湾是创意创新之创作,也是匠人匠心之匠作。在拈花湾,大到一亭一阁一楼台,小到一竹一篱一花团,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巧思。散落在步道边、庭院里的青苔,是拈花湾独有的景观——这些“会呼吸”的小小植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山,经过专业团队几个月的试验,一点点培育做活,成为小镇“禅意”的重要载体。又如古朴自然的竹篱笆,选用品质上乘的毛竹,由两位70多岁的老匠人一根根亲手扎制,用心可见一斑。
“六朝风雅,尽在这一抹‘金陵蓝’。”站在金陵小城文心馆前,抬头仰望那道孔雀蓝屋顶,游客心动不已。这抹“金陵蓝”,是拈花湾文旅设计团队从白居易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获得的灵感,邀业内专家反复研讨,历经6个月7轮修改,才最终确定了色谱。烧制过程中,斑驳渐变的蓝又难坏琉璃师傅们,烧制的工艺、火候的掌握甚至挂瓦的方向,匠人们一窑一窑试验、一次一次重来,才得到这一片“金陵蓝”的灵魂气象。
“当代精品、未来遗产”,拈花湾以其独特的文化解读力、转换力、审美力和对市场的领悟力、产品的运营力,成为文旅市场的现象级标杆。去年,拈花湾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0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5亿元。
以人民为标尺,满足美好生活向往
“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唐代诗人蒋防在《秋稼如云》中以波澜壮阔的诗句,描绘了江南丰收之景。如今,在宜兴市周铁镇,大拈花湾文化旅游康养项目首启区——大有秋一期·竺山已正式免费对外开放,重现这一江南繁华盛景。
竺山曾是写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南宋词人蒋捷的隐居之地,经过拈花湾文旅团队“妙手回春”,竺山充盈着“致敬蒋捷”的气息:心留阁、鸥鹭台、挑春路、竹里街区、听雨廊,移步换景间,打开的是一阕阕风雅宋词,更是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渴求。
在大拈花湾,文旅景区、大健康产业园区、健康旅居社区三大功能区集文旅、康养、美好生活于一体,构建起一套“全时、全龄、全周期”,涵盖“心灵调养、生命保养、生活康养”的“三全三养”美好健康生活方式。
“旅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国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选项;旅游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深度融入目的地日常生活场景;旅游景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统边界日渐消失,创新动能快速聚集。”吴国平说,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当诗和远方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旅游业所面临的,不再是守一座山、看一个园、收一张票,而是链接万物的端口;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开发、景区管理,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吴国平带着“进一步丰富‘新老人’养老产品供给,满足多元需求”“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支持无锡打造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城市”等建议赴京履职。“做好以文促产、文经融合、以文兴业三篇文章,以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人文和经济互动共生、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为无锡建设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城市注入鲜活动力。”吴国平说。